万科股权大战无疑是年底的一场大戏。随着18日万科宣布停牌,市场各方都在等待后戏。多数专业人士认为,此次万科祭出的大招或是定向增发股份,以稀释宝能系持有的股权,从而争取在股权争夺战中占到上风。至于定增股份采取何种方式,则有不同的看法。
12月20日万科A发布公告称,在未延期情况下,公司预计不超过30个自然日的时间内披露重组方案,即在2016年1月18日前披露重大资产重组信息。万科董秘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,重组不一定1个月内公布,万科与宝能进行过多次接触。
此前,万科董事会主席王石于12月17日晚间发表内部讲话,称“万科不欢迎宝能作为大股东”。18日午间,万科A便公告正在筹划股份发行,用于重大资产重组及收购资产,申请临时停牌。
在万科公告重组进展后,新京报记者时间致电万科董秘谭华杰。
“这一表述是按照证监会重大重组信息披露的标准格式写的。实际上何时公布重组方案,还需要根据具体进展而定,不一定1个月内就能公布。”对于重大资产事项范围,谭华杰称因信披规定不能透露。
根据交易所规定,在董事会提出延期申请并获交易所批准下,重组停牌期限可延长,但不得超过5个月。同时对个别确须事前审批或者属重大无先例的事项作了例外规定。
对于万科的停牌时间,有分析认为,如果万科停牌时间较长,将给宝能系的资金链带来压力。香颂资本董事沈萌对新京报记者分析称,“宝能系的资金绝大多数都是短期高成本,同时停牌也无法让宝能系或其他任何中小股东有退出的机会。”
在宝能系举牌万科的约400亿元资金中,自有资金甚少,除来自银行信贷、债券、股权质押等传统资金来源外,还有通过券商互换、资产管理计划等杠杆资金,这也使得宝能系的举牌资金风险问题被市场高度关注。
向谁定向增发股份?
国内大的会计师所瑞华会计师所合伙人殷建民先生分析称,万科公司向管理层定向增发10%股份,有助于化解被收购的困局,这或是目前万科董事会的佳选择。
目前华润持有万科15%的股权,是万科第二大股东。如果万科董事会决定向华润定向增发股权,在股东大会上华润不能参与表决,大股东宝能系投反对票,定增方案将被否决;如果向中粮集团等增发,作为国企中粮不可能拿现金,可能只能以资产置换,其他机构和个人股东未必支持,定增方案被宝能系否决的可能性较大。只有向管理层增发股份,基金和其他投资者出于维护股价和自身投资利益的考虑,支持的可能性大,宝能系在股东会上投反对票,方案通过的可能性大。但这样宝能系在道义上没有好的说法,因为万科管理层是无法取代的,与此前宝能系的声明相冲突。至于万科管理层能否拿得出足够资金来定增,应该是不成问题的,因为目前管理层已持有超过4%的股份,这部分股权可以质押,再加上他们的深厚人脉,筹集资金不是难事。
如果向万科管理层定增10%的股份,支持万科管理层的华润等一致行动人的可控表决权将超过30%,触发要约收购条款,这样收购价格不可控。宝能系及其一致行动人将面临更大的变数,要取得收购大战的胜利,将难上加难。
当然,如果万科方面能找到对方的收购行为违规或者收购主体违规的证据,那么事情可能就变得简单了。
万科作为中国房地产业龙头企业,也是中国上市公司的标杆。加上王石带有鲜明的个人风格和较高的知名度,万科收购大战将成为国内瞩目的一个案例。
万科收购大戏可能仍将继续上演拉锯战。但不管结局如何,对中国资本[0.00%]市场的影响是巨大的。
殷建民表示,此次恶意收购如果成功,对中国资本市场将起到教育作用。中国资本市场应该提高上市公司规范运作,建立防范体系。如果“外来人”收购成功,将改变优质上市公司的平衡结构,给上市公司未来发展增加不确定性。的管理团队再去这类无控股大股东、可以充分发挥经营能力的公司,可能不愿意。恶意收购的成功,将影响的职业经理人团队的心态。其实阿里、腾讯都是这种股东分散、管理层有话语权、小股东能发挥作用的公司。如果允许恶意收购行为,管理层多年不计个人股权得失、勤于治理的行为将受到遏制。这对于万科、招行、腾讯这类上市公司的经营会产生一定影响,至少是心理层面的。这也警醒后来人,在公司上市之前要解决好股权问题,不是优先考虑做强做大,而是先解决好控制力问题。从某种程度上说,王石之前放弃个人股权的做法,是走错路了。如果没有这个管理团队,万科也许在几年之内成为一个平庸的公司。所以,万科收购案例有利于推动监管层立法,对恶意收购行为作出限制。
免责声明:凡注明“来源:房天下”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,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,转载请注明出处;文章内容仅供参考,不构成投资建议;文中所涉面积,如无特殊说明,均为建筑面积;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,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。